2016-02-04 05:59:00 UTC
因環境及國人西化飲食和生活習慣影響,乳癌的發生率年年開高。歸功於政府篩檢及自覺,多數乳癌患者在早期就已發現。然而許多病患常常會為了是否要在乳房切除術後進行放射治療而有所疑慮。
在美國過去的研究中(研究編號:NSABPB04)已發現乳房切除術配合放射治療可以取代根治性乳房切除術,進而奠定了放射治療在術後的重要性(PMRT),而國際乳癌組織(EBCTCG)也提到乳癌術後放射治療不但可減少局部復發率,更可以增加存活率,其效果對各年齡層、各種腫瘤大小、雌性激素狀態、淋巴轉移程度皆有幫助。
藥物治療也是乳癌治療時不可或缺的一環,賀爾蒙治療可將每年死亡風險減少約30%。但化療效果則是因人而異,在不同年齡層以及不同的淋巴轉移狀態皆不同;它對於年齡低於50歲且合併淋巴轉移的患者幫助最大,可以減少每年死亡風險近40%。
在丹麥所進行的研究(代號82b),指出在全乳房切除術及淋巴廓清術後放射治療的重要性。研究超過1700例高風險病患(腫瘤大於5公分合併/或者有淋巴轉移者)在手術及化療後,做放射治療其局部區域復發率約9%,相較於未做放射治療的組別(局部區域復發比率32%)減少超過七成;存活率也明顯提升(加做放射治療存活率54%,未做放射治療存活率45%)。病患之預後與腫瘤大小、淋巴轉移數量及比率、腫瘤分化程度、以及年齡有關,但不論危險因子為何,放射治療皆可有效減少病患死亡率。另有一項針對停經後高風險的乳癌研究則在1999年發表,指出手術後接受一年期的賀爾蒙治療的患者中,接受放射治療的病患局部區域復發率為8%,相較於未接受放射治療的病患(局部區域復發率35%)降低許多,存活率也明顯提升(術後加做放射治療存活率45%,未加做放射治療存活率36%)。
另外在加拿大的臨床試驗也指出,術後發現淋巴轉移的停經前婦女若接受乳房切除術後的放射治療,可以減少近四成的局部復發。死亡的風險也減少約30%,放射治療所發生的長期副作用在追蹤20年後少於2%,與無接受者無顯著差異。代表接受術後放射治療仍是利大於弊。
目前乳房切除術後的放射治療已成為治療的共識,其中以1.原發腫瘤大小超過五公分或侵犯其他組織、2.淋巴轉移數量為四顆以上、3.手術邊緣不完整、4.淋巴結包膜侵犯,為絕對適應症;淋巴轉移數量介於1~3顆者也建議進行放射治療。
在本科進行放射治療的病人大多能有長期的控制,其乳房外觀及皮膚副作用亦相當輕微。在左側的乳癌患者,本科也有台灣獨家搭配的自主呼吸調控方式(ABCHES)來減少心臟接受輻射劑量。這項作法將使病患未來的生活品質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