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迷思] 2.免疫力愈強愈好?


2014-01-10 13:10:00 UTC


免疫力,可以概分為天然免疫力及特異免疫力。

簡言之,天然免疫力是「非我族類」必殺;

特異免疫力則是「凡我族類」才殺。

所以,免疫力不僅可以對付外來的病毒,更是消弭自身病變的利器。

因此,增強免疫力,絕對是治療癌症正確的方向之一。

問題是:該如何做,才能既蒙其利,又免受其害呢?

Delta Force (圖片出處)    

人體組織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能夠認識自己身體組織、細胞及蛋白質,凡是不屬於身體的「異類」進入體內時,就會被辨識出來,這些「異類」包含:細菌、黴菌、毒物、不同型血球或移植器官等,它們都認為可能襲擊身體,造成組織傷害。於是,身體便會迅速調集兵力去圍殲入侵者。部分入侵者進入身體後,還會產生屬於他們自己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即我們熟知的抗原,抗原有機會讓人體的免疫力察覺其為外來物,而產生攻擊性的免疫力。當抗原剛入侵身體時,因為免疫力系統還不識廬山真面目,前鋒部隊可能無法立即克敵,可是,免疫系統馬上會紀錄抗原的形狀、特徵,並由淋巴球製造出一種專門對付這種抗原的蛋白質,是謂抗體

 

人體免疫系統複雜程度,僅次於神經系統,其主要功能簡言之,一半用來保護自體,另一半用來抵禦外侵,正常時候保護自體的優先順序,還會略高於抵禦外侵。只要免疫系統視為己出者,就會盡職去保護它,一旦視為異類,就迫不及待、想盡辦法要殲滅它。

所以,當免疫力無法辨別腫瘤細胞差異前,腫瘤反而是一般免疫力保護的對象。

除非以下三種狀況,其一是病毒引起的腫瘤,因行藏敗露,被看出蹊蹺,免疫力才會下令圍剿;

其二是腫瘤自作聰明,妄想藉著降低自身組織抗原表現,以逃避T細胞的攻擊,不意,卻反而更容易受到自然殺手細胞的圍剿;

其三是腫瘤本因其貌不揚,卻具「特異性抗原」,也會讓免疫功能察覺有異,進而發動圍剿殲滅。

不過,通常所有的腫瘤都有能力分泌免疫抑制物質,得以逃避或對抗免疫細胞的攻擊。

 

既言及此,我再將免疫力分為攻擊型免疫力,及抑制型免疫力。這兩者力量就如同陰陽兩極一樣,一定同時存在的。

攻擊型的免疫力又可以分為:負責發炎反應的一般免疫力,以及非發炎反應,負責清除變異細胞的細胞免疫力兩種。其中,真正對抗癌細胞的,是屬於非發炎反應的第二種,即所謂的細胞免疫力。細胞免疫力再可細分為天然殺手細胞,和特異性T細胞兩種。

如果只盲目增加免疫力,很可能後果只是發炎反應增加,而根據前述陰陽理論,卻讓抑制型免疫力上升,進而將專司清除細胞之用的殺手細胞,以及特異性T細胞都壓抑,如此一來,反而會適得其反,使病情更加嚴重,換言之,唯有只增加天然殺手細胞,以及特異性T細胞功能,卻不增加發炎反應的這種免疫力,才名符其實增強了抗癌免疫力

  T-Cell 特異性T細胞 (圖片出處)  

免疫系統,理論上足以對抗初始的癌細胞,能順利清除並使之無法成形。但是,當癌細胞足夠狡猾時,癌細胞就會被當作宗族一員,而此刻免疫力提供的反而是保護力量,癌病就趁機肆虐。所以,一旦癌病成形後,就表示~免疫系統已經無法辨認出癌細胞為有害身體的異類!

尤其糟糕的是,此時「一般免疫力」,即所謂專司增加發炎反應的免疫力,以及抑制免疫功能的壓抑細胞,卻反向增加,使得免疫系統臨陣倒戈,反而幫助癌細胞更能適應外在環境,致使治療效果終究不彰。

 NK-Cell
自然殺手細胞(黃)結合上腫瘤細胞(紅)(圖片出處)  

據研究報告顯示:癌症病患體內發炎反應愈強,病患存活期反而愈短。尤其,近幾年來,對肝癌、肺癌及乳癌的研究結論也一致指出,當發炎反應不當地被過度強化,反而會增進腫瘤細胞在人體內的存活,甚至於其生長與移轉的速度都加快,衝突的是:增加發炎反應、與增加有益免疫力,是屬於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不應該毫無顧忌地一味提高所謂免疫力,卻反倒只是在增加發炎反應而已。比較「有用」的免疫力應該是指:自然殺手細胞的活性增加,與抑制型T細胞的數目要下降,才是正確有效地增強抗癌免疫力。

 

其實腫瘤細胞在快死亡時,就是最脆弱的時候,各種抗原弱點馬上暴露無遺,所以,癌細胞一旦成形,沒有透過各種治療手段,是無法自發性提高有用的抗癌免疫力,因為在療程中,就自然會揭穿癌細胞的各種偽裝面具,免疫力才有機會揮軍癌細胞地盤,參與掃蕩殲滅工作。當然,免疫力也隨時要進化自己的辨識能力,讓癌細胞無法越雷池半步,永遠冬眠,甚至束手待斃,才是萬全之策。

 


目錄

不定期更新癌症醫療文章,分享癌症治療新知,拉近與病人距離。
早期文章發表於痞客邦,由以下連結觀看
腫瘤治療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