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放療衛教



食道癌在台灣每年的新發生個案約2,700人上下,其中高達9成為男性病人。治療的方法為術前放化療療程(約四週多)之後手術,或是全程的同步化放療療程(約六到七週)。食道隨著吞嚥,在身體內也是會”運動”的。因此實際放療的照射範圍會大於檢查時所看到的腫瘤,才能夠確保都在照射範圍之內,為了避免治療中嗆到,腫瘤過大的病人,我們建議在治療前置入胃/腸造口來降低吸入性肺炎

(一)放射食道炎: 食道癌放療最常見到的副作用就是食道黏膜發炎,發生率約75%。病人最常表示的症狀為吞嚥疼痛。症狀約在照射開始3-4週發生,隨著療程結束恢復。疼痛絕大多數可透過止痛藥物達到緩解,只有極少數病人會需要全程灌食。 若病人並未置入胃/腸造口,務必細嚼慢嚥,免得因為嗆到產生吸入性肺炎。由口進食,我們建議吃軟質、或細碎食物,並以勾芡方式烹調,或與肉汁、湯等同時進食,可幫助吞嚥。每天也可以額外補充食高熱量、高蛋白含魚油之濃縮性配方飲品,增加熱量營養及體力。

(二)放射性肺炎: 肺因為治療可能造成輕度發炎,症狀跟感冒相似。與輕度肺部感染不同,發炎通常會在短時間恢復;然而若是在治療中或在療程結束後持續性乾咳、微燒甚至有點喘,經過幾天症狀越來越嚴重,就需要盡速就醫。

(三)放射皮膚發炎: 約在療程第3-4週時,照野內的皮膚會發紅,有可能會產生乾燥/脫皮的現象。在治療期間應該儘量避免搔抓及摩擦,不要穿太緊的衣物,減少皮膚過度摩擦;另外也要減少太陽直射。照射部位清潔的原則比照日常,不需要用力擦拭。照射皮膚區域適度清潔使用沐浴用品輕拍洗滌之後保持乾燥即可。當皮膚產生發炎反應,醫師會開立適合的藥膏或隔離的保護膜